推荐序:衷曲有闻且入心
01
初识衷曲同学,是在2011年光棍节过后不久。他在“有意思吧”发表了一首跟数学和爱情有关的诗歌:
偷瞥的角度控制在第一象限/那个怯懦的眼神就不会被你发现/尽管你的回应是高阶无穷小的可怜/我还是任凭心事如根号下二的无限不循环/
短短的几句话,让很多读者脑补出一个多情而羞涩的“学霸”形象。
继那首诗歌之后,衷曲开始青春小说的连载,长达两年,以此追忆他的大学生活;接下来是一系列才情横溢的励志抒情故事,本书收录的便是这些故事。在此之前,衷曲的文章主要是一个文学青年的青春记录,直到他后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,开始创作他与新的人生过客之间的故事,回忆与良朋挚友一起走过的岁月。字里行间,你可以看到一个从学生变为老师的“职场人”的纠结与赤诚。
正如他在《做自己,决绝》一文里所写:“要融入生活,体会生活,才有可能寻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。寻求的路上总是走得太过匆匆,也会奋不顾身,全力以赴。只愿,醒来时要去的地方,花落成冢处、岁月刻墙上,有心中的那一片净土。一路走来,总有一些人从未忘记过自己的信仰和做人的原则,虽置身寒流,心中的暖流会一直支撑他们坚守心中的堡垒。不管怎样,还是要做自己,请记得决绝。”
在纪念“有意思吧”八周年的文章里,衷曲说:“每日重复的单一生活让我记无可记,随时应对的人际关系使我身心疲惫。在我已经快要决定放弃更新文章的某一个很深的夜,武三突然对我说‘衷曲,写一本《爱的教育》吧’,于是我瞬间满血复活。”
据说这次交谈给了他很大的鼓励,我感到很荣幸,并特意在此炫耀一下。其实,这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,他人的影响占小部分。衷曲的文字出于对写作和学生的爱,对梦想的坚持,我的鼓励同样如此。看衷曲的文章常常让我眼角出汗、心生戚戚,在衷曲的包容和呵护下,那些叛逆而敏感的青春会有一个不同的走向吧;当故事的主角和配角们回忆往事,也会感谢生命中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吧。
正如他在《我拿什么将你遗忘》里所写:“原来,人与人之间真的可以有一种姿态,互相依偎着,在人生的长河里,就算一切被岁月撕扯得支离破碎,依然愿意陪伴对方走下去。我们风尘仆仆地来,又风尘仆仆地走,带着自身的狭隘,策马而过的岂止是岁月,更多的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。或许,只有痛恨,我们才会记住;只有失去,我们才会珍惜;也只有再也看不到彼此,我们才会怀念。”
02
衷曲的笔名“衷曲无闻”(化自他的本名“吴文忠”),被很多粗心的读者看成“哀”曲无闻。在我看来,这个有趣的误会倒也包含了某些寓意:衷曲无人听,便会成为哀曲。所谓“哀莫大于心死”,“衷”与“哀”的区别,便是中间支撑内心的“丨”。求之不得,以衷心奏哀曲,便是书中那些爱情故事的真面目:那些寤寐思服,缠绵悱恻,是每个青涩少年的珍贵心怀。青春是一段后来常常怀念的阵痛,而世间很多痛,我独爱你一种。
平时聊天,我们会炫技般玩一些文字游戏。有一次说到工作中的繁杂和奔忙,而且还要挤出时间熬夜写书稿,我说你这么辛苦,赶紧找一个姑娘红袖添香吧。衷曲同学苦中作乐道,“魃”字还没一撇呢。我一看,“魃”字的第一笔和最后一笔恰好组成了一个“八”字:丿丶。
我们将人生的种种过程简化为一个“八”字,而现实很可能是一个“魃”字,甚至比“魃”字还要复杂得多。正如衷曲回望他的写作路程:初中以前学习遣词造句,高中阶段走壮怀激烈作文体,大一和大二为情所困在自己的文字世界无病呻吟,大三大四开始写炫技卖弄的句子却华而不实,工作之后故作老成多为打鸡血式的感悟,最后还是回归简单。
人生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吧,化繁为简,曲径通幽。我们只有走过如笔画般婉转曲折的生活,才会抵达那个心中的远方。
这种对于生活的体悟,书中随处可见:
“生活,给了人生最好的磨砺,每一步阶梯,都需要艰难做奠基,每一份成熟,都经过坎坷做铺底。看多了人情冷暖,读透了生死聚散,终于知道,原来人生,兜兜转转,不过是一次次追悔莫及。看的人图热闹,演的人为修行,一朝入局,三生有幸。”
“只希望明天是比今天更加温和的日子……无论明天是否会有阳光出现都已经不重要了,日子本身是否温和才是最重要的。”